科学、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1-05-12浏览次数:2164


        2021年4月,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报告”,数据源自181个区县的2638所小学、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报告》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对当前区域教育质量面临的挑战进行科学“把脉”,并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统筹推进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所需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有关课外补习、课内作业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课外补习和课内作业是导致学生睡眠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报告》显示,小学生睡眠时间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比例是88.8%,而初中生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5.7%,有34.2%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家长安排的补习”和“学校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造成不同区县学生睡眠不足的最主要的前两位原因。“牺牲睡眠时间不一定能带来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刘坚提醒,“通常我们仅仅关注‘布置作业’‘补课’所代表的时间投入对学生学业的作用,而忽略了一些间接因素。如过多布置作业、过多补课、强调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事实上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也会产生负向影响。”在小学阶段每天睡眠时间在9-10小时的学生,根据专业量尺分数转化,他们每个学科的平均学业成绩为588.2分,而睡眠时间在8小时及以下的学生平均成绩下降了66.6分,初中阶段数据也有同样的趋势。参照国际同类大规模测试的分数转换方式,“这相当于每天少睡1-2个小时的学生,比充足睡眠者少接受约1.7学年的学校教育。”刘坚解释。


        补课时间越长学业成绩反而下降

        《报告》显示,在小学,有22.2%的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小时以上的校外补课,而在初中学段,这一比例上升至32.8%,甚至在部分区县,每周校外补课6个小时以上学生的比例超过35%。报告发现,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每周参与校外补课时间越长,他们的学业成绩出现了不增反降的现象。作业时间与学业表现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当学生投入过多的时间做作业时,其学业进步的程度反而降低了。以初中阶段为例,有34.9%的成绩优秀初中生每周补课超过3小时。而在成绩优秀的学生群体中,每周参与校外补课的时间越多,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主观幸福感越低。在成绩中等的学生群体中,也是如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近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秩序,坚决剪断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与校外培训挂钩的行为。他认为,“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提高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学得更好、学得更足,不至于在学校里解决不了学习的问题,还要到校外去搞补偿性培训。”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行为。进一步建立科学的教育检测与评价系统,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判断课内学习任务与校外培训内容的合理性并及时做出正确的指引,才能从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不同维度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减负”。

        作业家纸屏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正是从学生作业出发,通过实时、精准的采集每一次作业数据,对学生做作业时间、步骤,教师批改情况、错题等方面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全程向学校和家长展示老师教态以及学生学情,为家、校、师、生提供最直观的评价依据,帮助各教学主体合理安排教学行为,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做到了一教一学均有数据可依

        教育本就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在全国推进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大环境下,作业家也将不遗余力,充分发挥优势,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丨人民教育公众号

        编辑丨一雯

        审核丨格林


上一篇:教育智治丨中国教育报报导“宁波数字芯”  [2021-06-04]
下一篇:省中小学作业改革推进会热议“鄞州作业”  [2021-04-30]